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什么意思啊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什么意思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什么意思?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的意思是没有太多能力的人或事物也可能是好事或者也是优点。

《庄子》曰:“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从哲学层面来讲,无用之“用”,既可以指科学知识的用途,但是科学知识本身是没有实用之处的,有用的只是技术;还可以指存在普遍道理但脱离具体事物的哲学,可是由于它脱离具体事物,所以是无用的,又由于它是普遍道理,所以是无所不用的。

无用是俗知的判断,并非真正的无用。有用也是俗智的判断,并非真正的有用。世人说无用就意味着可以去除,实际上无用是不可以去除的,一旦去除无用,有用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变得无用了。无用和有用语言本身就是暗含不确定性,即世人并不真正知道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庄子和惠施关于“无用和有用”的对话具有极高的哲理性,揭示世人的智慧是多么不可靠啊。

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句话要怎么解释呢?人皆知?

“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意思是说:人们都知道暂时有用之物的用途,却不知道暂时无用之物的用途。其意思是事物需要辩证的来看待。其实这就是说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一个东西此时无用并不代表永远无用,相反,此时有用不代表一直有用,辩证看待事物本质,多角度想想,或许无用和有用只是一念之间或者说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而事物折射出来的效果也就不同了。出处:“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这句话出自《庄子?人间世》。原文如下:(节选)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译文:孔子去到楚国,楚国隐士接舆有意来到孔子门前,说“凤鸟啊,凤鸟啊!你怎么怀有大德却来到这衰败的国家!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天下得到了治理,圣人便成就了事业;国君昏暗天下混乱,圣人也只得顺应潮流苟全生存。当今这个时代,怕就只能免遭刑辱。幸福比羽毛还轻,而不知道怎么取得;祸患比大地还重,而不知道怎么回避。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在人前宣扬你的德行!危险啊,危险啊!人为地划出一条道路让人们去遵循!遍地的荆棘啊,不要妨碍我的行走!曲曲弯弯的道路啊,不要伤害我的双脚!”  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自身招致砍伐,油脂燃起烛火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庄子所说

意思没有什么有用无用的分别

【第一个“用”指的是智慧,第二个指的是智慧笼统的称呼,第三个是作用的意思。】
如果你执着的认为某物无用的话,你就会看不到它的可用之处而不能为你所用。唯有放下我见平等视物方可任运自在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这句话出自《人间世》,深刻反映了庄子的无为思想.
这句话可以想到一些例子,例如旧时的统治阶级为了让人给他们卖命,往往以功名利禄相诱,世间庸人也都以“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为荣,名义是光宗耀祖,风光无限,但在名利场中,渐渐就迷失了本性,最后往往身死族灭者也屡见不鲜

无用之用的故事及寓意?

无用之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ú yòng zhī yòng,意思为没有用的用处,才是最大的用处。语出《庄子 人间世》篇。

故事、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