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随笔小札

《首都文学》4254期‖安徽作家金忠:张良鸿老师

首都文学 — 纯文学的聚集地
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主 编:沉默味道
执行主编:陈荣来 温雄珍

【作家名片】
金忠,安徽省铜陵市人,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退休公务员。业余时间坚持散文创作和摄影创作,先后在“人民政协报副刊”和地方报纸副刊、文艺杂志发表散文和摄影作品近百件。
张 良 鸿 老 师【散记】
金 忠(安徽铜陵)
作者(左)与张良鸿老师“把张良鸿推到空地上来晒太阳”。那天我陪“夕照明智能评鉴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某老年公寓开展老年人生活能力抽查复评工作,听到公寓工作人员的这声招呼,我浑身仿佛触电一样,眼睛四下搜寻,果然看到一位白发老人坐在轮椅上,被缓缓推出公寓楼的大门,和其他老人一起在公寓院内晒太阳。走近一看,他就是我读小学时的语文老师!我迅疾蹲在他面前,连问几遍:“张老师,您还认识我吗?张老师,您还认识我吗?…”他没点头,也不摇头,眼睛牢牢地看着我。工作人员说:他已经失忆,可能记不得你,不能跟你讲话了…张良鸿老师是我读小学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小学六年,教过我课的老师至少有十几位,但能形成记忆链的就张老师,他是我的恩师!记忆中的张老师人在中年,眼睛大大的,精神抖擞,我们私下叫他“大眼睛老师”。张老师特别喜欢唱京剧,即当时流行的“样板戏”。他自己天天唱,一有课外活动,就领着我们唱。他的口头禅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那是要求“人人学唱样板戏”的年代,我们班不少同学“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唱的很溜,有板有眼。我对张老师的记忆链起始于一件我至今想来还觉心酸的往事。大约在1971年夏秋之交的某天晚上,我母亲因我外婆的娘家成分问题,被拉出来批斗。批斗的地点在母亲工作单位门口,也就在我读书的小学旁边,看“热闹”的大多数是我们学校的同学、老师和家长。那年我十二、三岁,少年坚硬的自尊心戳得我透不过气、心在流血。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躲进教室后排,趴在课桌上,低着头,感觉天要塌了。我似乎听到了上课铃声,听到了张老师走进教室的脚步声,我听到了张老师喊我的名字,没听清老师说什么,站起来呆呆的看着老师,眼水在打转,课堂死一般寂静。“金忠同学,你去我的寝室,把同学们的作业本搬来。”张老师把钥匙平举在手上,全班同学都看着我,这次我听清了老师的话,我不知怎么走出教室的,拿着钥匙就往老师宿舍跑,任眼泪流淌,在老师寝室我又流了一会儿眼泪。我知道,老师是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对我的信任和呵护,在学生的心里,老师就是天啊!多少年以后,我跟初中班主任王承锋老师谈及此事。我说:当老师真好,老师帮助学生的言行举止,学生会铭记一生。她说,是的。有些事老师忘了,学生还记得清清楚楚。譬如我有一次在监考时看到一个熟人的孩子,我多给他发了一张草稿纸,嘱咐一句“好好考啊”。过了很长时间后在路上碰到他妈妈,老远就喊着谢谢我。我一时弄不明白,问她,你谢我什么啊?她说,我儿子那次参加考试,您认出他了,您给他多发了一张草稿纸,还要他好好考试。他高兴的不得了,回家后都跟我们说了。王老师,真的,我和他爸都非常谢谢你您。我相信张老师在他几十年的执教生涯中呵护帮助过很多学生,在他,可能是不经意的行为,但对被呵护的学生却是终生难忘的“暖意”,是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暖意。自那以后,我特别依恋张师。我有很多好的学习习惯、处事方式和关心同情弱者的情怀都是从那时开始慢慢养成的,我心里一直非常很敬重张老师。1971年,我读小学四年级。在这之前,我是个很顽劣的学生、冥顽不化、讨人厌、讨人嫌,用现在话讲,就是个“学渣”。因为张老师的态度,接下来同学们对我更为友好,我的学习成绩也开始逐步提升。小学毕业那年,张老师告诉我们,上级考虑到他夫妻分居多年,为了他能与家人团圆,组织上安排他到离家近一点的学校工作。那所学校离现在的学校约有三十五公里。临走的时候,我们班许多同学去送他,有些女同学还洒下了惜别的泪水。张老师洒脱的笑笑:“别哭,没事。老师有空还来看你们,你们要好好学习。”那是1974年元旦之后春节之前放寒假的当天,那年张老师三十九岁我十四岁。老师调走了,但老师平时与我们相处的日子、对我们的教诲却永久留在记忆里。我们那时候读书几乎没什么家庭作业。他要求我们心里要想着学习,作业少,回家后要先写作业,然后再去玩,不能玩疯了,把作业忘了;寒暑假作业,他要求我们不要集中在几天内完成,要每天做一点,关键是要每天想着学习,要把寒暑假作业连绵到整个假期;他跟我们说:读书要有恒心,不能一曝十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记忆中,张老师从不讲大道理,讲的都是学习上、生活中“细微末节”的小事。他还告诉我们,他是池州师范毕业的,学的是“小教”。张老师教态严谨,站着,是笔挺的立正军姿;坐着,腰杆总是挺直的;讲课,尽可能用普通话;身上穿的蓝色学制服虽然洗得发白,但总是干干净净的。除了教学、张老师还做班主任工作。他经常要求班干之间要互相补台,不能互相拆台,有意见可以跟老师说,同学之间、班干部之间不要闹矛盾,只有这样班风才正。强调只有班风正,班上的学习风气才会好。我们班上的张晓波同学,四年级的时候,在张老师手上跳了一级,我们小学读了六年,他只读五年。他赞同我讲的“记忆链”,他说:我们一生会遇到许多老师,但能够在学生心中真正形成“记忆链”的老师又有多少呢!他告诉我:多少年来,就想再看看张良鸿老师,即使他不认识我了,我也要告诉他,我是他的学生,是他教出来的“跳级生”。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就禁不住许多往事涌上心头。“嘿,你抬抬头看着我这里,我给你跟张老师拍一张合影作纪念。”一道来的同志看我蹲在老师的轮椅旁边忘了离开,不好直接催我,就用照相的方式提醒我,我们还要去下一个工作点。
作者(右)与张良鸿老师
声 明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谨遵网约,谢谢合作!
本期采用图片由作者提供,特此致谢!
欢迎关注《首都文学》
《首都文学》微信公众号,立足京城,走向全国,放眼世界;面向作家诗人以及文学与艺术爱好者。主要刊发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精短小说、民间故事、报告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
本刊每周三期,不定时发布。
要求:投稿须原创,切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套改他人文章,文责自负;投稿前请自行审定,杜绝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随原稿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文章标题三号黑体字,内文小四号宋体字;现代诗3—5首、古体诗词6—10首起投(长诗可单首),诗歌文字全部左对齐;书法、绘画、摄影作品10—20幅;散文、小说、民间故事等单篇不超过5000字,每段空两格,优秀作品不在限制中。
赞赏随心随意,赏金与作者对半分成,低于20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维护。
投稿邮箱:shouduwenxue@126.com
投稿请加主编微信:13905352890
微信公众号:sdwx1015(欢迎赐稿!)
《首都文学》微刊编委
(排名不分先后)
名誉顾问:矫 健
总 顾 问:罗旭初
作家顾问:
卢万成 焦红军 徐锁荣 张国领
张怀江 范惠德 孙德科 焦辰龙
孙世国 林 音 黄军胜 马西良
刘方计 张有文黄定有孙 俊
诗人顾问:
王德兴 曹宇翔 朱相如 于大卫
蔡同伟 孙德斌 孙述考 饶 彬
蝉 鸣 姜海波 汪剑平 时培建
汪再兴 匡文留 沈学印 刘向东
海外顾问:
纳兰明媚(澳洲) 童 童(荷兰)
肖红英(日本) 赵 晴(日本)
王景贤(日本) 赵文颖(美国)
马 彦(韩国) 冯梦雪(美国)
总 监:张丽明
主 编:沉默味道
执行主编:陈荣来 温雄珍
常务副主编:成永青 刘建军 姚凤霞
李雪莲 焦淑斌 王淑梅
姚晓培
副 主 编:
赵德民 杨晓奕 鲁从娟 王明珠
高艳娜 史立荣 付金华 于金玲
卫小慢 北 琪 代庆香刘雪梅
编 委:
沈荣云 牟瑞霞 任慧霞 宋新民
李运鹏 宋吉英 马秀芳 陈 颖
胡桂菊 孙春玲 吴金霞 李学志
张芳学 陈典锋 徐祁永 张淑秀
王翊璘 杨慧娟 刘建虢 邵军祥
周俞林 陈全德 单体舜 杨盛龙
吴仲尧 孙拥君 刘 云 于红英
谭素芳 陈冬梅 李 群 冉晓光
沈晓燕 陈 鹤 樊 瑛 洪季平
汪幼琴 金 光 栾 洁代庆香
高兴岐 何 青 刘小瑗 贾秀华
姚亚英 沙 晗 顾盛衫 孙治民
王跃进 戴守业 王永武 闫小杰
李忠继 胡容尔 徐春燕 李四姐
徐 彪 张黎明 汤美霞 黄舟山
严 丽 王建岭 党 辉 巩香荣
刘学高 王廷艳 李秀云 陈绪伟
俞玉芳 李玉芳 徐志能 吴光琛
岳 峰 朱新云 张明荣 钱宏基
毕士军赫崇明 屈定国 雷国辉
王正聪 金阿根 蒲建雄 史 新
吴乐义李春苹 朱胜田 刘玉涛
徐修强 曲绍安侯培云 杨 强
程银昌赵 颉唐小瑭 林成海
常玉好 左新国 马丙丽辛冬妹
黄西良高传博张学峰 李艳清
张克鹏 周荣耀 李森泉 张凤英
宋进潮 刘克俭 何 波 葛保松
王春晓 秦 慰 贺清明 兰善清
黄西华 王昌勇
本刊专职编辑:沈默 禹艳芬 马秀芳
本刊专职评论:
成永青 刘建军 姚凤霞 樊泽宝
欧阳三月 唐小瑭
本刊特约评论员:辛 夷 北国园 扈向礼
本刊法律顾问:周迪军
本期执编:沈 默
金忠 往期作品《首都文学》4076期‖安徽作家金忠:稻城 寄托梦想的地方
《首都文学》4099期‖安徽作家金忠:徽杭古道风光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