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吴越春秋是指什么 吴越春秋是什么意思

吴越春秋是指什么?

《吴越春秋》主要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的史事。

《吴越春秋》系东汉赵晔所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该书原十二卷,隋以后缺佚二卷,《宋史·艺文志》记为十卷。《吴越春秋》是主要记述春秋末期,吴越二国之事的杂史。前五篇为吴事,起于吴太伯,迄于夫差;后五篇为越事,记越国自无余以至勾践称霸及其后人,注重吴越争霸的史实。

《吴越春秋》的内容介于历史与小说之间,人物的刻划,故事情节的描写,像后世的演义体,因而对后世的文学有一定影响。

春秋时代的吴越是怎么回事?

吴越是指在春秋过度战国期间曾一度称霸的两大强国,越王勾践杀死吴王阖闾,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而起兵攻越,勾践因刚击败阖闾,便轻视夫差,而被夫差击败,更被虏去吴国为奴,后来在文种等臣子的支持下,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成功灭吴复国,吴越亡国和三家分晋成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

两国都后曾在另一版本的春秋五霸中榜上有名

吴越春秋作者?

《吴越春秋》,作者是东汉赵晔。

赵晔(?—约83年),字长君,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赵晔少为县吏,奉命迎接督邮,他感到非常耻辱,就丢弃了迎接督邮的车马逃走了。他来到犍为资中(今四川资阳),找到经师杜抚传习《韩诗》,彻底得到了杜抚的真传。

赵晔著有《吴越春秋》、《韩诗谱》、《诗细历神渊》、《诗道微》等。今仅存《吴越春秋》一种。

吴越春秋距今多少年?

吴越时间差不多,以越国为例,其核心在绍兴会稽山。春秋末年,越逐渐强大,其王勾践经常与吴国对抗,公元前494年,败于夫差,向吴臣服。但经过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重新崛起,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雄,横行江淮,号称霸王。战国时,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

其兴盛时期大约距今2500年

吴越两国存在的时期?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

  吴国和越国作为春秋中后期的两个大国,其中越王勾践更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代霸主,不过两国在进入战国之后,存在感却实在不强。其中吴国在战国初期便惨遭灭国,而越国虽然较为坚挺,但进入战国时期之后由于国内动荡不止,国势日衰,最终被楚国所灭。

  吴国:于吴越争霸中战败,战国初期惨遭灭国

  吴国本是东南小国,后因晋楚争霸,两国各自与其他诸侯结成同盟,其中吴国于吴王寿梦时期开始“连晋反楚”,此后在晋国帮助下国势日盛,吴王阖闾更是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军、攻破楚都,令吴国声威大振。

  重创宿敌楚国后,吴国又开始向越国用兵,然而不仅在战争初期遭遇挫折,就连吴王阖闾也因伤去世。太子夫差即位之后,再度训练军队立誓报仇,越王勾践听说后决定先下手为强,结果惨遭战败,勾践被迫献国投降。

  击败越国之后,吴王夫差开始积极谋求争霸中原,夫差七年(前489年),在得知齐景公去世后国内动荡,新君年幼而朝中大臣争权,于是不顾伍子胥的劝谏,悍然兴兵北伐齐国,在艾陵大破齐兵。此后,吴国又与齐国多次交战,双方各有胜负。

  夫差十四年(前482年),吴王北上与诸侯会盟于黄池,想要称霸中原,结果却在争夺盟主之位中,败给了晋定公。与此同时,勾践于同年六月趁机攻打吴国,吴军战败,太子友被俘。吴王夫差返回后,由于士兵疲惫,只得派人与越国媾和。

  此后,日益强大的越国先后于夫差十八年(前478年)、夫差二十年(前476年)两次攻打吴国,接连战败吴军后,最终于夫差二十一年(前475年)围困吴国。两年后,即夫差二十三年(前473年),吴国战败,吴王夫差自尽身亡,吴国就此灭亡。

  目前关于战国的时间划分仍有争议,其中《史记》和《左传》均定战国始于周定王元年,即公元前476年(另说公元前475年),因此吴国应当算是在战国初期灭国。

  越国:越王勾践后内乱不止,战国后期被楚国所灭

  越王勾践攻灭吴国后,遂成为最后一代霸主,因此战国初期越国的实力还是相当强的。然而,越王勾践去世之后,越国内部却接连发生动乱,国势日衰,就此沦落为二流国家,最终被楚国所灭。

  勾践去世之后,虽然越王鹿郢和越王不寿延续了越国的霸主地位,但紧接着便发生了“越人三弑其君”事件和“诸咎之乱”。先是越王朱勾弑父篡位,虽然朱勾在位期间颇有作为,但也就此埋下了越国内乱的隐患。此后,太子诸咎发动兵变杀死越王翳,太子诸咎又被越人杀死,诸咎之子本不愿即位,却被强行扶上王位。

  之后,越国的越人又与吴人发生争斗,越人卿大夫寺区杀死豫,又进入吴地打击吴国旧贵族,并废黜了越人错枝,改立越王翳之子之侯为越王。十年后,寺区的弟弟思又弑杀了越王,改立无颛为越王。

  从“诸咎之乱”后,宫廷中不断发生弑君弑父的悲剧。越国贵族间的互相残杀,造成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越王勾践开创的霸业也就此走向衰落。越王无颛在位十八年,虽然曾力求扭转越国的衰落局面,但终以失败告终,去世之后由其弟弟无彊即位。

  越王无彊三十七年(前333年),越王无彊欲效法列国征伐中原,于是发兵向北攻打齐国,然而在被齐威王派来的使者一通忽悠后,竟然又掉头跑去进攻楚国。谁知楚威王早有灭越之心,准备极为充分,结果越军惨败,越王无疆被杀。

  越王无疆死后,由于其生前没有明确指定王位继承人,结果导致他的长子、次子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又能如何抵抗楚国的进攻,越国就此被楚国攻灭。至于此后的东越、闽越,则为越国贵族后人所建。

为什么吴越春秋是滥觞?

《吴越春秋》实是一部介于史家与小说家之间的作品,是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该书叙事注重情节描写,人物刻画鲜明生动,在我国的史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有较高的地位。

《吴越春秋》一书重在叙述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故事。该书虽大量取资于《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同时,它又注意到故事的完整性,注意写清其来龙去脉。所以,从它记载史事这一点来说,是一部史书;但从它记载的内容与格调来说,又不同于严谨的史家之实录。

吴越春秋序原文?

《吴越春秋》原文

  楚平王有太子名建,平王以伍奢为太子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娶于秦,秦女美容,无忌报平王,曰:“秦女天下无双,王可自取。”王遂纳秦女为夫人而幸爱之,而更为太子娶齐女。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顷之,无忌日夜言太子之短,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自备。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将入为乱。”平王乃召伍奢而考问之。奢知无忌之谗,因谏之,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而疏骨肉乎?”无忌承宴复言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擒。”平王大怒,因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奋扬使人前告太子急去,不然将诛。三月,太子奔宋。

  无忌复言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为质而召之。”王使使谓奢曰:“能致二子则生,不然,则死。”伍奢曰:“臣有二子,长曰尚,少曰胥。尚为人慈温仁信,若闻臣召辄来。胥为人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治邦国,武定天下。执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冤不争,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可致耶?”

  平王谓伍奢之誉二子,即遣使者驾驷马,封函印绶往许召子尚、子胥。令曰:“贺二子父奢以忠信慈仁去难就免。平王内惭囚系忠臣,外愧诸侯之耻,反遇奢为国相,封二子为侯,尚赐鸿都侯,胥赐盖侯,相去不远三百余里。奢久囚系,忧思二子,故遣臣来奉进印绶。”

  尚曰:“父系三年,食不甘味,忧父不活,惟父获免,何敢贪印绶哉?”

  使者曰:“父囚三年,王今幸赦,无以赏赐,封二子为侯。”尚乃入报子胥,子胥曰:“尚且安坐,为兄卦之。君欺其臣,父欺其子。今往方死,何侯之有?”尚曰:“岂贪于侯,思见父耳。一面而别,虽死而生。”

  子胥曰:“尚且无往。父当我活,楚畏我勇,势不敢杀;兄若误往,必死不脱。”

  楚得子尚,执而囚之,复遣追捕子胥。胥乃贯弓执矢去楚。楚追之,使者追及无人之野,胥乃张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胥曰:“报汝平王,欲国不灭,释吾父兄;若不尔者,楚为墟矣。”使返报平王。王闻之,即发大军追子胥至江,失其所在,不获而返。

春秋吴越分界?

1.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同处东南。一般而言,分界与今之江浙两省省界相当。东端在上海金山区,如今枫泾古镇中还遗有一道界沟,沟之北为吴,沟之南为越。沟旁立碑,注志甚祥。向西有吴江市汾湖,同为吴越分界,北侧吴江属吴,南侧嘉善属越,因此汾湖古称分湖。至今留有“胥滩古渡”等春秋遗迹。再向西有太湖,又是吴越分界,苏锡在吴,湖州在越,鼋头渚摩崖石刻“包孕吴越”当是此指。由此看,嘉兴应在越地。这大致是阖闾伐越前的情形。

2. 但是,国界往往随着国势的消长而移走。待到夫差伐越的时候,两国的分界已推到钱塘江边,整个杭嘉湖地区尽入吴手。网友不问收获所论,正是这一时期。我以为,当时杭嘉湖的实际地位,与32年后的东北、37年之后的上海相仿佛,虽然膏药旗满街飘,但终究不是日本国土。客观而论,这样的地域称其为“军事占领区”比较贴切。

3. 越王勾践善用计谋,更会装孙子,以金钱美女贿赂吴国君臣。吴王夫差上当受惑,多次 以封赐的形式发还越地,待到勾践伐吴时,两国分界已基本恢复到旧样。

此后越灭了吴,再后来楚灭了越,最终秦灭六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