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悯农其一和其二(李绅《悯农》其二)

悯农其一和其二有什么不同?

两首诗都是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区别是描绘的景象,突出表现的内容以及诗歌内容的不同:

1、描绘的景象不同。

1)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

2)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

2、突出表现的内容不同。

1)第一首诗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2)第二首诗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3、诗歌内容不同。

1)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悯农2古诗?

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 〔唐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悯农二首·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一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什么

《悯农二首·其一》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悯农二首·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赏析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诗的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和下文形成明显的对比。最后一句突出问题,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悯农其一李绅唐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翻译: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赏析:

这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悯农其一的诗意是什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

诗意: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谁又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注释:?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悯农其一为什么农民会饿死

悯农其一农民会饿死是因为封建统治下苛刻繁重的捐税。《悯农其一》全诗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